9月18日,中国在一个月内大幅抛售了25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,持仓规模骤降至7307亿美元,创下了16年来的新低。
就在那天,特朗普忽然在伦敦谈到阿富汗问题,表示想要重掌巴格拉姆空军基地,竟然说是因为“离中国核设施太近”。
一头是金融市场里美债的狂甩卖,一头是地缘政治上霸气的抢占。这俩动静凑一块,绝对不是偶然。
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
257亿美元,够买三个迪士尼乐园呢。当美国财政部公布这个数字,华尔街交易大厅顿时鸦雀无声。
7307亿美元,是咱们现在手里握着的美债总额。你瞧,就在几年前,中国还是买美债的大户,手头曾经多达1.3万亿美元,可如今却瘦身到7000多亿了。
简单点说,中国这几年悄咪咪地把差不多6000亿美债给卖光了。
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投资变动,而是早早筹划好的金融大动作。
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坦言,这是出于风险管控的理智决断。美国国债一直被视为世界上最稳妥的资产,可如今连这“最稳”都开始让人怀疑了。
美国内部政治分歧越来越严重,债务上限的危机几乎隔段时间就冒出来。
更让人头疼的是,美联储的政策像坐过山车,忽然加息,转眼又降息,弄得投资人一点安全感都没。这个时候,中国渐渐减少持仓,纯粹是想避开风险。
同期数据表明,中国央行已经连续十个月在加仓黄金,黄金储备的比例如今悄悄爬升到了7.3%。
这动作释放出的信号特别明显:中国是在为未来打算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报告显示,全球大国外汇储备正在明显加快去美元化步伐。中国这波动作,可不光是自己搞的,它可算是踩在了大势的最前头。
更好玩的是,俄乌冲突一发生,美国锁定了俄罗斯的外汇储备,这招儿可算给全世界吃了个警醒:美元体系也不是铁打的,能被拿来当武器用。
美国把中国看作“战略竞争对手”,咱们自然得提前准备,好防着点儿,别让啥极端情况猝不及防。
当特朗普重提阿富汗,背后藏着什么算盘?
就在中国大规模卖美债的新闻一出来,特朗普偏偏突然扯到阿富汗去,这时间点,妥妥的不简单。
特朗普在伦敦记者会上讲得挺带劲,他表示要重新掌控巴格拉姆空军基地,理由是基地“跟中国核武器设施挨得太近了,开车就一小时不到”。
这完全是瞎扯,巴格拉姆基地在阿富汗东边,最起码离中国边界也得有3500公里呢。就算坐飞机,也得飞三小时多,哪来的“开车一小时”这说法啊?
那为啥特朗普偏偏要说这么明显离谱的话呢?说白了,就是得给自己动作找个摆脱嫌疑的台阶。
阿富汗这张牌,对美帝来说真不简单。那地方坐落在中亚的关键点儿上,还是中国一带一路计划里头的重中之重。
要是美国能在阿富汗重新站住阵脚,那就能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制造点儿麻烦。
说实话,塔利班可不是省油的灯。美军当年在阿富汗折腾了整整20年,最终还得落荒而逃。现在想再进去,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。
路透社的分析特别直白:特朗普真想把那基地抢回来,光靠嘴是不行的,得派兵才成。五角大楼这边的人说,起码得派上1万兵力,才能掌控这么大的空军基地。
这不就相当于又得在阿富汗打仗嘛,当初撤军到底图啥?
何况,阿富汗被称作“大国坟场”,历史上哪有哪个外来势力能在这儿长久立足的?
中国这边反应更沉稳些,靠着人道援助和基础建设合作,跟阿富汗新政府一直保持着实打实的联系。
另一头,中国一直加紧和巴基斯坦、俄罗斯啥的搞合作,搭起了一个战略缓冲带。
沙特阿拉伯最近说了,要把用人民币付石油款的比例提到30%。这招实实在在,比啥军事威胁都顶用。
美国的尴尬:想要却得不到的无奈
你说这事儿还真有点讽刺味儿,美国现在真是左右为难。一头想守住全球大哥的位置,一头却被国内各种问题给掣肘了。
特朗普这回的表态,可谓尴尬得很。他一边对中国甩卖美债不满得不行,另一边却又盼着能去中国,指望“金融维稳”能成事。
这矛盾的心态,实在说明了美国经济政策的被动。想靠关税压中国,结果又离不开中国撑稳美债市场;想军事上逼人,却没那个资源和狠劲儿。
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,单是每年付利息就得掏出差不多1万亿美元。
换句话说,人均背负的债务超过10万美元,差不多能买上两辆特斯拉。
更糟糕的是,这数字还在持续攀升,从36万亿涨到37万亿,才不到一年,才9个月就冲上去了。
美国富豪马斯克最近放话警告:要是再这么搞下去,美国快得破产了。
他算了笔账,美国政府光是付国债利息的钱,就占了税收收入的四分之一。如果不赶紧想招儿解决,国防和社会保障都得跟着遭殃。
这情况下,美联储只能偷偷地出手撑场子。数据显示,短短一周,美联储买进了436亿美金的国债,就是为了稳住市场,别让大家着急慌乱。
说白了,这动作就是左手给右手,治标不治本罢了。
与此同时,咱们减持美债的钱可没闲着,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“一带一路”基建项目和新兴市场债券上。这股资金流的变化,实际上是在搭建一个和美元体系并行的新金融网络。
巴西、阿根廷、土耳其这些国家,陆续跟中国搞起了本币互换,贸易结算也不走美元那一套了。
全球四十多个国家,在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住之后,都纷纷加快了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布局。
当主动权悄然转移,世界格局正在重写
这可不光是中美两国你来我往的较劲,更像是整个国际秩序的一次大洗牌。以前几十年,美元一直是全球金融圈的“老大哥”,如今这霸主地位正慢慢被抖动着。
数据显示,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份额,已经从70%跌到了现在的59%,这可是20年头没见过的低点。
这种变化可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慢慢积累形成的。
中国在这一进程中,担当的不是破坏者,而是建设者。
中国借着减持美债挣出来的钱,跑到全世界搞基础设施,拉动贸易,给各国多了个能选的,不用全跟美元体系走的路子。
这招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,不是搞对抗,而是走建设路线。
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算得上干得漂亮。上半年,跨境人民币支付的比例已经飙到12.7%。这数据乍一看不大,可别忘了,几年前它还不到3%呢。
最关键的是,这增长是扎扎实实靠贸易撑起来的,绝非人为操控出来的。
沙特开始用人民币买石油,巴西把人民币的储备比例从5%提到20%,印度试点卢比和人民币直接兑换,这些都显露出多极化货币体系的雏形了。
这变化对咱老百姓来说,简单点讲就是多了选择。过去搞国际贸易,非用美元不可。如今,不光能用人民币,还能用欧元,甚至数字货币也能搞结算了。
竞争能催生效率,垄断那就是死板板。从这角度来看,眼下的变化对全球经济确实挺有好处。
变革带来的痛楚是免不了的。美国不会轻轻松松就放下它的金融老大地位,中国也得挑起更多的国际担子。
结语
这场较量的精彩点就在于,双方各自拿手的招数轮番上阵,结果常常让人意想不到。
数字变成了利器,基地成了筹码,这不光是场较量,简直就是历史的分水岭。聪明和耐心,正一步步把冲动和蛮横打得落花流水。
这场世纪较量还没到头,大家觉得接下来会咋样?不妨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呗。
配资炒股行情,国内前十的证券公司,配资平台股票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